证券配资公司 同样是14亿人口红利,中国稳坐世界工厂,印度怎么就占不到便宜?

发布日期:2024-12-02 08:31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你知道吗?印度反超中国啦!

还真不是开玩笑,2024年4月下旬,联合国人口基金会,正式宣告印度超越中国,成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。

印度媒体一片欢腾,他们认为,中国当年就是吃了人口红利,才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。如今“主动权”在印度,红利不就变成了他们的吗?

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

短短三个月之后,中国手机厂商在恒河畔演了一出“大逃杀”,号称“未来世界工厂”的印度,为什么忽然不香了?

订单缩减七成,恒河畔“大逃杀”

雷总当年在印度建厂的时候,绝对想不到自己捅了多大的窟窿。

在过去的10年里,小米先后在印度建立了7家工厂,这些工厂部分负责手机零件组装等下游产业,部分负责小米生态的流水线收尾工作。

简单来说,小米就是将一部分工序简单、工时较长,且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组装工作,转移到了印度。

这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。

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,人民受教育程度逐渐上涨,对于生活品质、薪资水平也有了更高的需求。

中国劳动力市场逐渐走向高知化,技术型人才成为争人争抢的“香饽饽”,与此同时廉价劳动力也没有被市场淘汰,他们的薪资水平也跟随着水涨船高。

这世上没有任何人希望自己的钱包变空,尝惯了甜头的资本家亦是如此,他们开始寻觅新的版图,新的市场,以减轻劳动成本支出,顺便还能开辟一下“新大陆”。

印度就是资本家们选定的“新大陆”。

抛开乱七八糟的宗教信仰和种姓制度,你会发现当前的印度社会,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,其实非常相似。

比如说同样庞大的人口基数,同样廉价的劳动力,以及同样未经开发的广阔市场。

就连印度人也认为,只要他们复刻了中国的历史,就可以成为第二个“世界工厂”。不少国外厂商也信了印度政府画的大饼,拿着政府给的补贴,在印度投资建厂开拓新版图。

可事实却给了这些国外厂商沉痛一击,印度不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,他们也无法成为曾经的中国。

他们为印度提供了数10万个就业岗位,甚至推动了印度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的发展,然而印度政府的胃口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。

2022年5月1日,印度执法机构指出,小米集团在印度的账户,存在非法资金流动情况,他们将冻结小米集团在印账户中的全部资金,资金总额高达550亿卢比,折合人民币大致48亿元。

一旦印度政府没收这笔财产,小米差不多大半年白干。

这48亿到底是什么呢?说出来可能惊掉你的下巴,这笔钱款是印度分公司支付给小米集团的版权使用费,是完全合理且合法的知识产权交易。

小米并不是唯一一个莫名其妙被罚的公司, Oppo、华为、中兴……这些国内手机大厂或多或少,都遭受过印度相关部门的打压与强制调查。

为什么小米,能在众多受害者中脱颖而出呢?因为他们都没有小米赔钱多。

2024年9月,印度官方正式宣告,没收小米账号上的所有冻结钱款。

不少印度媒体沾沾自喜,殊不知,中国手机厂商早就看腻了印度政府脸上的画皮。中国厂商在恒河畔正式上演“大逃杀”,生怕自己晚走一步,直接蒸发几十亿。

一时之间,富士康等大型流水线公司,直接上演冰火两重天,苹果生产线如火如荼,中国厂商生产线犹如空屋。

坊间传闻,中国手机厂商撤出后,印度中下游制造业订单直接缩减七成,难怪印度最近舆论都变了。

成为世界工厂?还有很长的路要走

本以为印度电影画风已经足够清奇,没想到印度政府的操作,才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。

以中国人的脑回路真的很难理解,为什么印度政府要一边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外资,一边限制外资发展,时不时还要上演一出釜底抽薪?

印度制造业那么贫瘠,没有外资从中扶持、调和,真的能发展起来吗?

印度人十分清楚,他们根本就没有发展的土壤,所以他们希望外资能够为他们带来充足的肥料,外资也可以从中耕耘一二,但最后的果实一定属于他们自己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看看中国手机厂商的遭遇就知道了。

2014年前后,中国手机凭借着极高的性价比,迅速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。

对于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来说,中国品牌和苹果三星相比功能差不了太多,选择却丰富了不少。日常生活哪有那么多手机发烧友,能打电话,能玩游戏,能刷社交网络就足够了。

小米、oppo 、vivo等中国手机厂商进入印度市场后,一度拿下了50%的市场份额。智能手机的普及还带动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,印度终于赶上了互联网红利的末班车。

尝到了甜头的硬度开始思考,如何将技术留在印度呢?

他们先是出台了一系列特许经营免税等,优惠项目,吸引更多的外资厂商在印投资建厂。

这其实是一笔双赢的买卖,印度劳动力成本较低,外资厂商可以借此机会,扩大利润空间。印度人民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,印度政府甚至还能借着东风,发展本国制造业。

只可惜,印度总是执着于一口吃个胖子。

2020年,印度政府忽然与中国公司割席,56个中国厂商贴上了禁止标签。

此后印度政府更是对小米、纬创、华为等公司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强制调查,中国科技厂商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一顶莫须有的帽子。

小米被冻结了48亿人民币,纬创也损失了40多个亿,印度的“赶客”行为,迫使中国企业不得不改弦更张,重新在东南亚地区规划产能。

而更让印度政府头疼的是,“举白旗”撤退的,不仅仅只有中国企业,马斯克数次拒绝在印投资建厂,德国汽车制造业也对印度不怎么买账。

其他外资企业不是没怎么被折腾吗?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退堂鼓呢?

印度的狼子野心实在太明显了。

他们数次向外资企业提出,希望由本国人民担任公司高层,印度就是一个民族荣誉感“十分超然”的国家,来自母公司的技术人员,往往会遭到他们的排挤和打压。

不知不觉下,一个好好的外资企业,就这样被本土化了。

如果说这群印度人有能力、懂技术,可以借着外资的东风拉起本国制造业还则罢了。问题在于,他们好像一心宫斗不搞技术,外资撤出后,这群人根本没有独立发展制造业的能力。

想吃人口红利?光人多可不行

印度制造业发展不起来,究竟是不是这群印度高层的锅呢?

印度高层表示不背锅,人家只是搞一搞小团体和裙带关系而已,不要把什么罪名都往人家头上扣。

再说了,哪怕这些印度高管想要振兴民族制造业,也得有人跟着他们干才行。

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吗?总不能连一个车间都招不满吧?

要不说印度这个国家画风清奇,放眼全球都没有几个国家,无法把人口基数转化成人口红利。

制造业发展的基石是高质量劳动力,所谓“质量”,必须有“质”也有“量”。

贫富差距,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,印度这个国家更像是贫富差距与宗教问题的整合体,极少数高种姓人士掌握了全社会73%的财富,低种姓百姓过得连牲口都不如。

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大多数印度穷人没有渠道,也没有能力接受教育。贫困线以下的7.8亿平民别说读书了,连最基础的识字都做不到。

印度不是和我们一样奉行义务教育吗?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文盲呢?

印度确实奉行8年义务教育制,但支持义务教育的公立学校数量,只有寥寥几个,印度老百姓似乎也没什么教育意识,毕竟在他们眼里活着才是一等大事。

如果只是不认识ABCD倒也好说,岗前培训多搞两天也能搞定。真正让人挠头的是,这群人普遍学习能力不强,纪律性也相当薄弱,指望他们遵守规定标准化作业,还不如彻底放弃。

天时地利人和,“人和”已经没了,天时和地利总得占一个吧?偏偏印度哪一个都算不上优秀。

中国之所以能够吃到人口红利,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是国际环境与国内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,这就是“天时”。

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,正值全球经济发展风口,经济全球化、国际自由贸易、社会产业转型都是高频话题。中国借着时代的东风开启改革开放,再通过WTO迅速融入国际供应链。

印度想要复刻中国往日的成功,必须寻求到更合适的时机。

如果说“天时”“人和”还能人为适应,那么“地利”就是给印度制造业来了一场降维打击。

今年夏天,印度首都新德里爆发极端高温,50多℃的体感温度机械都得罢工,别说人体了。

偏偏印度的能源供给链算不上完善,家家户户开空调都能引爆变压器,想要在极端环境下保障生产,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

这些年来印度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证券配资公司,但任何进步都要讲究循序渐进,想要利用非常规手段实现一步登天,小心点错科技树和日本一样迎来消失的30年。